法语表达观点的句子(法语名言双语)

首页句子句子大全经典句子法语表达观点的句子更新时间:2022-02-16 00:46:45

1 . 我认为今天的文化,主要在四个东西上面转。一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个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一个凯恩斯的消费刺激生产,第四个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思想。这四样转了一百多年了,空前未有。现在的整个人类世界,思想文化困惑很多,这一点你们要注意。其实,消费刺激生产,是最坏的经济思想观点。

2 . 心外求法叫外道,道在你自己心里,不不在境界上气脉上,气功咒语都不是。心外求法叫外道,即使你是学佛的,你在净心上面动了一念,另求一个效果,求一个法,不是增就是减。你想空掉的一念,就是减法;你想见佛看光,那就是增法。不不不生不灭才是净心。假使做不到净心,就与佛境界不相应。不论是增是减,是垢是净,是生是灭,都是心外求法,就不对了。所以真正佛法只有一个,就是净心,也就是净土。再进一步,连这一个名称都没有了,有一个心,有一个清净,有一个净土,有一个清净境界现前,都不是了。要在这个地方懂了,才懂了大乘佛法。

3 . 宁在地狱称王,不在天堂为奴。

4 . 高者寂寞,耐住寂寞才能更高,越高越寂寞。不是人人都能达到你这样的高度,所以你永远不能被所有人理解。

5 .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6 . 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7 . 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8 . 假使一个人,心里的观念著相来学佛;譬如今天非来烧香,非来拜拜不可,就是著相。我说拜佛为什么要放炮?好像菩萨耳朵聋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这个就是说著相,一切众生心理上的信佛都是大著相,就是著我相、寿者相。著相就不是佛法。有些宗教骂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么他的正信又是什么?他说不拜偶像,事实上还是要拜的,这就是著相了,就是取法相,还是一样落在一个不是正信的观念上。

9 . **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10 . 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

11 . 涅槃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12 . 我是世界的曙光,我的追随者不该走在黑暗里,但应该在光明中生存。

13 . “儿啼黄叶飘然落”,这是法华经上的典故。金刚经上教人不能够执著佛的法,执著了佛法就不是真正学佛的人。在法华经上,佛用另外的方法表达,佛说他说的法,等于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那个小孩哭了,怎么办呢?为了使他不哭,顺手检了一片黄叶来逗他,这个好玩啊!这个是金子。只要把小孩哄住了,不管它是鸡毛也好,树叶也好,只要小孩不哭就行了。佛告诉我们,他讲的佛法,也就是这个样子,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其实任何一法都是黄叶,都是为止儿啼而已。如果一念停了,黄叶就不要了。

14 . 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15 . 不管学佛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同学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他说讲不出来价钱。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辞,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都是人为的藉口,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16 . 你信我与否,因为我告诉了你真相。

17 . 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侯,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18 . 这个世界**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但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

19 . 人间只是地狱的另一个形态而已。

20 . 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