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清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又称三清殿、供奉有三位天尊呢)

首页常识道教三清到底在哪里更新时间:2022-11-23 04:11:50

鞍山市千山的无量观,是东北道教重镇,殿宇依山势错落分布于谷、峰之间,以核心区主殿三官殿、西阁的慈云殿、东阁的碧霞殿、以及险峰之巅的玉皇殿最为著名,这些我在之前的视频和文章中都分别介绍过。许多旅行者可能忽略了在无量观院落之后,还有一处单独建于高台之上的殿宇,那就是老君殿。

由东侧角门出无量观主院落之后,在去往老君殿之前,会遇到卧象峰的一处摩崖石刻,是1969年原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诗作“千山不足千,人造一株莲。此说谁为证,请询天上天。”而书法则由鞍山市著名书法家王廷风所写。

老君殿是无量观中仅次于玉皇顶的第二高点建筑,在距离无量观主院落右后侧200米左右的高台上,面积不大,50多平方米。可是,这里视野开阔,有傲视群峰,凌驾万物之上的畅然感。老君殿建设在这么高的位置,是因为殿宇中供奉的是道教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现在的老君殿中供奉着三尊神像,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在通常的说法中,一般也把这三尊神称之为三清。道教的修为讲究的是清虚境界,传说中元始天尊居住在玉清境清微天中,灵宝天尊居住在上清境禹馀天中,道德天尊居住在太清境大赤天中,其实三清的说法是以三位尊神的居住之地代指各位本尊。

老君殿中供奉三清,是有历史原因的。道德天尊的人间原型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老子,其姓老名聃。在古时“老”字的发音是“李”音,“聃"字发“耳”音,所以人们也称呼老子为李耳。老子的哲学思想被后世编辑成《道德经》传习。东汉末年,道教产生之初,门派芜杂,没有一个核心的思想体系,亟需一个具有思想内涵的理论来统领道教信仰的纯粹化。而老子的哲学思想《道德经》正是契合了这种需求。

老子至此被尊为道教始祖,并开始逐步神话,东汉桓帝时期,已经开始祭祀老子,老子完成了从一名思想家、哲学家到被道教尊崇为神的华丽转身。晋朝时,道教中开始出现了两个新的流派,一派供奉元始天尊,一派供奉灵宝天尊,但是在民间的道教信仰中,最为推崇的仍然是老子,也就是道德天尊,道教开始出现了三神并立的情况,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信仰的迷惑。道教又面临一次信仰核心的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抉择迫切的需要一个解决的出口。在道教发展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皇帝唐高祖李渊出现了。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作为帝王要追封祖先,经过缜密的研究和思考,老子进入了他的视线。老子姓李,与李渊同姓,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又是道教鼻祖,道教思想有助于刚刚建立的新王朝巩固统治基础,唐高祖封老子为圣祖元皇帝,这成为李渊选择老子的道教予以发扬并作为国教的根本原因,从此之后老子的特殊地位得到了皇家的确立。

道教信仰中有三位鼻祖尊神的情况,还是没有根本解决。时间又到了明代,有一位道士在理论上化解了这种道教与世俗之间的冲突,那就是一气化三清,契合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教思想,三位天尊实质上是一位尊神的不同化身而已,那么唯一的尊神就是“道”,是道教的核心思想,这就完美的把三位鼻祖尊神合而唯一化了,解决了道教信仰的唯一性诉求。

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就以这种思想描写了一段故事,第七十七回的“老子一气化三清”写道:“一气三清势更奇,壶中妙法贯须弭。移来一本还生我,运去分身莫浪疑。”是讲老子在陷仙门大战,自己顶上现出玲珑宝塔,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老子复与通天教主来战。

关于道教的一些理解和看法仅供参考,观点众多且传说、理论特别庞杂,不代表本人观点和意见。

千山的老君殿,原来供奉道德天尊神像,至1980年代维修殿宇,才开始同时供奉三位尊神。千山的宗教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参山。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