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嘎之交讽刺什么(张居正教皇帝节俭)

首页常识潘嘎之交讽刺什么更新时间:2023-01-26 15:01:29

“潘嘎之交”的出处是“嘎子”扮演者在直播间带货出现了假鞋、假酒等一系列问题。作为长辈的潘长江在直播间教训嘎子,直言带货这一行水太深,嘎子还年轻不好把握,带货一定要慎重。

就在大家纷纷赞叹潘长江德艺双馨、三观端正时,潘长江竟然也开始了直播带货。众人大跌眼镜,纷纷吐槽潘长江。

于是网友创造了“潘嘎之交”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长辈。

其实在400多年前,历史上就出现过这样一对“潘嘎之交”,那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和他的老师——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

01

明朝隆庆六年,隆庆皇帝驾崩,年仅10岁的太子继承皇位。

隆庆在位期间十分信任首辅高拱,再加上隆庆本人不怎么管事,所以朝政大权都掌握在高拱手里。

因此高拱在百官面前都是横着走的,就连万历登基后高拱都不放在眼里,在他看来,一个10岁的小屁孩能懂什么?还不是要像他爹一样,什么都得指望他老高?

高拱狂妄过了头,次辅张居正看不下去,偷偷和万历最亲近的太监冯保联合扳倒了高拱,成功登上内阁首辅之位。

作为万历的老师,又把万历心中的“坏蛋”高拱赶回老家,张居正在万历心中的地位被无限拔高,从那以后,张居正就成了小皇帝万历心中最亲近的人之一。

在一些野史记载中,张居正和万历生母李太后甚至发展到秘密情人的程度。要按这种关系算,那张居正岂不是万历的第二个爸爸?

当然野史就是野史,做不得数,不过万历和张居正的关系确实是亲如父子。

02

万历和张居正亲如父子,这个评价并不夸张,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君臣和师徒。

有一次张居正上朝的时候咳嗽不断,站在下面无精打采,11岁的万历立马宣布暂停早朝。隔了没多久,万历小皇帝端着一碗姜汤出来,递给张居正,让他喝下去发发汗,张居正感动地泪流满面。

要知道,这碗姜汤可是万历皇帝亲自煮的。大明王朝九五至尊、一言九鼎的天子,给自己的臣子亲自下厨煮姜汤,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闻所未闻。

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禅和诸葛亮也情同父子,刘禅甚至称呼诸葛亮为“相父”,即便如此,刘禅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张居正同样把万历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在万历的教育问题上,几乎倾尽了他所有的心血。

万历年纪小,学习的时候难免开小差,不专注,张居正特地编纂了一部带插图的教材《帝鉴图说》,里面讲述了历史上的一些皇帝的故事,担心万历看的枯燥,张居正还贴心地每个故事都配上插图。

万历皇帝幼年丧父,小小年纪肩上就担负整个大明帝国,在这个时候张居正出现在他面前并如此贴心,他失去的父爱都在张居正身上找回来了。

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张居正回到湖北办理丧事之后顺便把他的母亲接到了北京。

万历和李太后听说后,亲自邀请老太太进宫和他们一起吃饭,完全把老太太当成自己的长辈。

一个湖北的老太太能成为皇帝和太后的座上宾,这一切都是源于张居正和万历母子亲如一家的关系。

03

万历和张居正超出了君臣关系,可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这段关系也在无意间埋下了一颗炸弹。

毕竟君臣终究只是君臣,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就算是真正的父子都有可能反目成仇,何况张居正和万历这种情同父子的君臣关系。

张居正一直希望把万历培养成一个千古名君,所以在对待万历的教育问题上,张居正一直是一个严师的形象。

有一次万历在课堂上念到“色勃如也”时,把“勃”读成“背”,张老师顿时大喝一声:“这字念勃。”这一声不仅让万历吓了一跳,连旁边陪读的太监都吓出一身冷汗。

张居正的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在那个年代皇帝就是天,虽然皇帝年纪小,那也是九五之尊。

当时的万历还是个小学生,还不知道怎么行使皇帝的权力,再加上他潜意识里觉得张居正像是父亲一样的人,因此在万历看来,张居正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引起什么后果。

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除了最重要的“勤奋”,“节俭”也非常重要。因此在春节来临之际,张居正提出为了节省开支,除夕那天就不举行灯会了。万历说好的,咱听张老师的话,能节约点就节约点。

万历想给两宫太后把寝宫的修一下,改善两位太后的居住环境,张居正说修房子浪费钱,你的孝心两位太后已经感受到了,不如把钱用在更重要的地方,万历辩不过张居正,又只能作罢。

以上这些行为虽说有点过分,但客观来说,张居正并没有太大的过错,毕竟张居正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万历的教育。

只是在万历18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万历开始对张居正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万历八年,18岁的万历喝醉了就开始在皇宫溜达,路上碰到两个宫女,万历要求她们唱小曲儿,而且唱的还是青楼女子唱的时令小曲儿,可是宫女哪会唱这种曲子。

不会唱?没关系,谁让万历是皇帝呢,不会唱就砍了吧,宫女吓得跪下来直呼饶命。旁边的小太监也为她们求情。万历倒也能听得进劝,最后只是割掉了两个宫女的头发。

皇帝喝酒耍流氓,按理说这不算个事儿,可是这事传出去后有两个人不高兴,一个是李太后,一个是张居正。

李太后把万历叫过去让他跪下认错,并告诉他不许再犯,否则张老师可要学汉朝的霍光换一个皇帝,一听说要皇帝的宝座都不保,万历吓得赶紧磕头认错。

接下来李太后让万历写一份“罪己诏”,所谓“罪己诏”,其实就是检讨书而已。这玩意儿很多人都写过,但是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念,那就很丢人了。

皇帝的“罪己诏”可以要让全天下人看的,万历脸皮薄,说啥也不肯写,就在这时,助人为乐的张居正直接代劳,大笔一挥就替万历把这份检讨书写好了,直接盖章发了出去。

就因为一次喝酒耍流氓,万历丢了脸面,甚至差点丢了皇位,从那一刻起,在万历心里,他和张居正的关系正式破裂,他对张居正的好感度直接降到了0。

04

万历十年,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享年58岁。

张居正去世后,作为学生,万历皇帝非常痛苦,哭得稀里哗啦,并以最高规格厚葬了张居正。不管怎么说,他和张居正毕竟有着十几年的感情。

擦干眼泪之后,万历就要开始算账了,毕竟张居正把他当儿子教训这事儿万历可没有忘记。

张居正的改革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因此在朝廷同僚里面,对张居正恨之入骨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都看出了万历皇帝心里的小九九,上赶着上奏揭发张居正的“恶行”。

万历六年张居正回湖北给老爹办丧事,真定知府送了他一顶32个人才能抬得动的大轿子,这大轿子大约有50平米,内部分成一室一厅,还有独立卫生间和观景长廊。

由于这顶饺子十分庞大,那时的路况可不像现在,为了这顶饺子顺利通过,沿途各州府都要大兴土木,修桥铺路。回到湖北江陵后,全城的老百姓都跑出来看张居正的豪车。

总之张居正回家奔丧这一路可谓是拉风至极。

在吃上面,张居正也很挑剔,因为舌头刁钻,底下人为了张居正的饮食煞费苦心,一百道菜摆在面前,张居正都眉头紧皱,因为没有一样他喜欢吃的。

后来张居正更是发明了一道闻所未闻的“鸡舌羹”,鸡的舌头才多大,得杀多少只鸡才能做成一碗鸡舌羹。

在美色方面,张居正也很会享受,我们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对张居正就很贴心,还曾给他送过两个洋妞,不得不说,张大人真会玩。

严格说来,以上这些并不算多大的罪证,尤其是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内阁首辅,享受一下也没什么,比张居正会享受得多了去了,可是这些依然惹怒的刚刚亲政的万历皇帝。

当万历看到那些检举张居正的奏折后,他才发现,原来一直要求他节俭的张老师平时一点也不节俭。

好你个张居正,以前要求我节俭,过年想多摆两桌你都要教训我一顿,合着你自己开豪车,住豪宅,还找洋妞玩,搁谁也咽不下这么口气。

嘎子知道潘子劝完他以后自己去卖酒,嘎子作为后辈不可能去找潘长江说什么。

但是万历不一样,他是大明天子。万历准备找张居正算账,可是死了怎么算账呢?很简单,抄家!

05

负责抄家的人可是万历精心挑选的,一个是御史丘橓,一个是太监张诚,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张居正的死对头。这两个人负责抄家,张家人可倒了大霉了。

从京城到湖北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当地官员得知皇帝要抄家,提前把张府给封锁了,结果等到丘橓和张诚赶到湖北,张家已经饿死十几口人了。

丘橓和张诚可不管,一到就开始抄,结果抄出了黄金上万两,白银十几万两。这个数字不可谓不大,但是跟他的搭档冯保比起来又不值一提了。万历抄冯保家的时候抄出金银上百万两,珍宝字画不计其数,甚至连清明上河图都抄出来了。

丘橓自然不信张居正就这点钱,于是严刑拷打,把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给逼得上吊自尽,甚至把张居正的亲戚家也抄了,结果也只多抄出十几万两白银。

这件事闹大了,毕竟抄家就抄家,连人都给抄死了十几个,太惨无人道了。

不管怎么说,张居正毕竟曾经是万历的老师,万历也觉得这事有点过分,于是下令停止抄家。并且给张居正80岁的老母亲发放一些土地,供她养老。

至此,万历和张居正这对君臣师徒的缘分彻底落下帷幕。

结语

从亲如父子到反目成仇,万历和张居正的关系让人唏嘘不已。

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费尽心思,他希望能把万历培养成一个千古明君,其实小时候的万历是有做明君的潜质的。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皇帝盛产懒汉,不上早朝的特别多,但10岁的万历却坚持每天早起,从不缺席一次早朝,要知道早朝6点就要开始,对于一个孩子能做到每天早起太不容易了,连张居正都深受感动。

小万历的另一个优点就是节俭,当然,这跟张居正和李太后的教育也有关系。明明很想看烟火,可是在春节来临之际,十岁的万历主动下旨全城禁放烟火。

一个10岁的孩子,就拥有勤奋和节俭这两项优良品质,在张居正看来,日后的万历必将进入伟大皇帝的行列,比肩太祖、成祖。

可是张居正不会想到,在他死后,他报以无限期望的万历皇帝彻底堕落,变成了明朝历史上最懒惰和最贪婪的皇帝。连续28年不上早朝,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躲在深宫后院数钱。

这一切都源于张居正和李太后对万历的教育问题。

张居正和李太后对万历的教育方式其实和我们如今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如出一辙,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家长式教育。”

家长式教育往往就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逼孩子去学他不喜欢学的,做他不喜欢做的,孩子想反抗的时候往往被家长强压下去。

可是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尤其是在男孩子身上更为严重。这个时候在他身上施加压力,那么反弹之后的结果就越严重。

万历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张居正死后,在他身上的压力得到释放,他的放纵再无人能管,一个好孩子变成了大明第一懒汉也就情有可原了。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